Keywords

  • 我在北京送快递

TOC

info

↩️
我在北京送快递

♾️


《文化有限》播客这一期——Vol.215 我在北京送快递:能不能比世界晚熟两年

☕Gooddays

↩️

起初对于足球和哲学的态度 与如今大异 或许当我们生活中充满机器人管家 地上空中都有无人车辆和飞机时候 大脑上载但我们还会继续考虑人类存在的意义 人际关系等等topic的哲学问题 这与科学并不矛盾。
大自然厌恶真空

批评是流水账,没有深度。

但现在真的需要记录,给当代环境外的人更深的认识,给后人展现这个时代。 真实 所以更有意义

难说为什么这书能出版甚至畅销 很明显一些有问题的社会现象 并不是说这种现象罕见 确实世界上哪个地方都有,但是像这样简单的医院体检给小费才不会拖延给出报告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寄生虫 轻微地却又一步步侵蚀普通民众的利益,每次都要多拿出几十一百块钱才能从正常流程办事。 funny they don't care about us

送快递的时候和另一个同事的友好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人的利益竞争程度 动物社会即使如此


事实证明只要我不在乎自己的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不计较付出回报比的话,那么几乎所有客户都很好相处,都懂得对我绽放真心的笑容。这证明了假如没有利害得失,这个世界确实可以变得和谐融洽。

品骏的业务最后被S公司合并后:

在工作的最后几周,我经常在送完所有快件后,坐到京通罗斯福广场里,打量逛街的人流和店铺里的售货员,看不同的送餐员跑过来跑过去。我打量他们的举止,揣摩他们的心情,我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被我观察时都是麻木的,脑子里什么都没想,什么都没感受到,只是机械地动着,就和我之前一样。我还发现当我获知我很快就要脱离这份工作后,我的大多数感受都是正面的、美好的,我变成了一个比原来的我更好的人——最起码比在之前工作中的那个我更好——更温和,更平实,对人也更有耐心。

很像是我感同身受的期末后的图书馆自习状态!


百度一搜书名,首先呈现的是这样的文章标题——《《我在北京送快递》:那些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哈哈,这个世界,此时的这个社会也真够撕裂的,82定律广泛渗透至各个角落。少数人控制了流媒体、话语权,主导建成了一个无形的苍穹,剩下的百分之八十只能默默承受,而不是选择默默承受。

一下午开会 明确就是两三个小时 加上晚上一两个小时 全书三分之二看完 这种纪实非虚构讲故事的书总是读着很轻松,飘飘然像小学的那次跑步一样,双脚腾于空中。读Trevor Noah也是同样的感觉~ 性格都很契合 my people

这就是自述性的纪实 一个人将人生前几十年的经历浓缩成一本书讲出来,故事中包含许多社会的不成文规则,但道理毕竟是亲身经历才会懂,然而另一方面,很多故事都映射了我们相同的社会经历,好坏都是现实,所有大家都会有共鸣,读起来也不难理解社会运行的逻辑法则,回到刚才说的文章报道的标题,这些故事平凡,并不感人,没什么感人的,作者方面就是真诚的人在不同行业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作用,社会方面,每个人都类似这样,时代洪流的一粒石沙,努力为自己争取命运里的公平,这里的经历只能说平凡,没有什么不同寻常,有太多人被压于岁月的车轮之下。

引:这可能是商品社会、消费主义等征服全球的结果:人们的生活经验普遍地同 质化了。


      第二段笔记的内容关于工作,没有标题:

      完全为了谋生而工作,就和坐牢一样可悲,所以很少人声称自己是完全为谋生而工作的。
      惯常的说法有:我对我的工作内容感兴趣,我喜欢我的工作伙伴,工作使我感到生活充实,等等。
      这些说法就算真实,也很片面——不工作我们也同样可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以及过得充实。
      老一代的人更坦诚,他们会反问不工作怎么养活自己。他们不觉得用工作囚禁自己、限制自己的自由是可悲的。
      相反,他们以盲目的劳动为光荣。确实,那时候我们没有艺术家和哲学家,所以只有懒人才不工作。
      就如毛姆所说,并不是每个人在不用为温饱奔忙后,依然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是曾经艰难甚至残酷的年代迫使我们变得可悲地单调和狭隘,但如今社会环境已经改变了。
      消费主义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囚禁却始终存在,我们只是看似更自由了而已。
      而且,相比于限制你做所有你想做的事情,向你灌输你需要些什么并给你途径去实现,无疑是更牢固和持久的促成社会稳定的手段。
      但这其实仍然是奴役人的方式。而在这样的社会规则下,个人自我实现的最主要手段依然是工作。
      所以我们不仅很重视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很关心别人的。
      工作已经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身份标签。老同学老朋友久别重逢,首先要问的是对方现时的工作。
      在火车上邂逅的陌生人,往往在交流到彼此的志趣爱好之前,都已经打听了对方的工作。
      确实有人天生适合在社会规则下通过工作——我指的是大众认可的有物质回报的工作——取得成就和享受快乐。
      但并非人人如此。工作本是生存的手段,而不是人生的目的。
      只是社会的发展使我们不至于像我们远古的祖先一样,即使卖命工作仍免不了冻死和饿死。
      今天我们不用花上五天五夜不眠不休地追踪一头猛犸象,在自己彻底累垮之前扳倒猎物,然后拖着血淋淋的肉块步行几十公里回到自己居住的那寒冷的洞穴,喂饱自己浑身长满毛的妻儿。
      是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如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处身那种境况,大概会选择自杀了之。
      幸好我们已经发展出非常复杂的社会规则和生产手段,使我们的工作高效、体面,这和血淋淋的原始狩猎完全不像是一回事——尽管它们仍然是一回事。

我想多亲近自然,或者说我想多远离社会。

相比于个体的智力或敏捷,繁殖力才是物种的决定性优势。

只要涉及利益,人和人的关系就不会简单。

由此我想到,所谓的自由,实际上在于你能意识到什么,而不在于你享有什么。对于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来说,尽管每年的农务受到二十四节气的限制,但他不会感觉到有什么不自由。农闲的时候和亲朋打打牌,农忙的时候忙完一天的农活儿,晚上回家喝点儿小酒,感觉惬意且满足,仿佛自己所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可是文化水平越高,思维和意识越复杂,人就越难在工作中感觉到自由。

因为从更多的生活经验中,我逐渐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Thanks for being an insider till the end!
Till next , stay safe and stay hyd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