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words
- 自然纪实
- 生活纪实
- 杂味游记
TOC
Kendrick Lamar The Heart Part 5
As I get a little older
I realize life is perspective
And my perspective may differ from yours
I wanna say thank you to everyone that's been down with me
All my fans, all my beautiful fans
Anyone who's ever gave me a listen
All my people
I come from a generation of pain, where murder is minor
Rebellious and Margielas'll chip you for designer
Belt buckles and clout, overzealous if prone to violence
Make the wrong turn, be it will or the wheel alignment
Residue burned, mist of the inner-city
Miscommunication to keep homi' detective busy
No protection is risky
Desensitized, I vandalized pain, covered up and camouflaged
Get used to hearing arsenal rain
Analyze, risk your life, take the charge
Homies done fucked your baby mama once you hit the yard
That's culture
Twenty-three hour lockdown, then somebody called
Said your lil nephew was shot down, the culture's involved
I done seen niggas do seventeen, hit the halfway house
Get out and get his brains blown out, looking to buy some weed
Car wash is played out, new GoFundMe accounts'll proceed
A brand-new victim'll shatter those dreams, the culture
(I want, I want, I want, I want)
But I want you to want me too (I want, I want, I want, I want)
I want the hood to want me back (I want, I want, I want, I want)
I want the hood
Look what I done for you (look what I done for you)
Look what I done for you
I said I do this for my culture
To let y'all know what a nigga look like in a bulletproof Rover
In my mama's sofa was a doo-doo popper
Hair trigger, walk up closer, ain't no Photoshopping
Friends bipolar, grab you by your pockets
No option if you froze up, always play the offense
Niggas going to work and selling work, late for work
Working late, praying for work, but he on paperwork
That's the culture, point the finger, promote ya
Remote location, witness protection, they gon' hold ya
The streets got me fucked up
Y'all can miss me
I wanna represent for us
New revolution was up and moving
I'm in Argentina wiping my tears full of confusion
Water in between us, another peer's been executed
History repeats again
Make amends, then find a nigga with the same skin to do it
But that's the culture, crack a bottle
Hard to deal with the pain when you're sober
By tomorrow we forget the remains, we start over
That's the problem
Our foundation was trained to accept whatever follows
Dehumanized, insensitive
Scrutinize the way we live for you and I
Enemies shook my hand, I can promise I'll meet you
In the land where no equal is your equal
Never say I ain't told ya, nah
In the land where hurt people hurt more people
Fuck calling it culture
(I want, I want, I want, I want)
But I want you to want me too (I want, I want, I want, I want)
I want the hood to want me back (I want, I want, I want, I want)
I want the hood
Look what I done for you (look what I done for you)
Look what I done for you
Take the drums out
Celebrate new life when it come back around
The purpose is in the lessons we learning now
Sacrifice personal gain over everything
Just to see the next generation better than ours
I wasn't perfect, the skin I was in had truly suffered
Temptation, impatience, everything that the body nurtures
I felt the good, I felt the bad and I felt the worry
But all-in-all, my productivity had stayed urgent
Face your fears, always knew that I would make it here
Where the energy is magnified and persevered
Consciousness is synchronized and crystal-clear
Euphoria is glorified and made His
Reflecting on my life and what I done
Paid dues, made rules, change outta love
Them same views made schools change curriculums
But didn't change me staring down the barrel of the gun
Should I feel resentful I didn't see my full potential?
Should I feel regret about the good that I was into?
Everything is everything, this ain't coincidental
I woke up that morning with more heart to give you
As I bleed through the speakers, feel my presence
To my brother, to my kids, I'm in heaven
To my mother, to my sis, I'm in heaven
To my father, to my wife, I am serious, this is heaven
To my friends, make sure you counting them blessings
To my fans, make sure you make them investments
And to the killer that sped up my demise
I forgive you, just know your soul's in question
I seen the pain in your pupil when that trigger had squeezed
And though you did me gruesome, I was truly relieved
I completed my mission, wasn't ready to leave
But fulfilled my days, my Creator was pleased
I can't stress how I love y'all
I don't need to be in flesh just to hug y'all
The memories recollect just because y'all
Celebrate me with respect
The unity we protect is above all
And, Sam, I'll be watching over you
Make sure my kids watch all my interviews
Make sure you live out our dreams we produced
Keep that genius in your brain on the move
And to my neighborhood, let the good prevail
Make sure them babies and the leaders outta jail
Look for salvation when troubles get real
'Cause you can't help the world until you help yourself
And I can't blame the hood the day that I was killed
Y'all had to see it, that's the only way to feel
And though my physical won't reap the benefits
The energy that carry on emits still
I want you

📚《可能的世界》-- 读书笔记
- Rating⭐⭐⭐⭐
- April 26, 2025 → May 9, 2025
- DouBan\
- tag: 自然纪实; 生活纪实; 杂味游记
作者: 杨潇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单读 / 铸刻文化
出版年: 2024-5
页数: 397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2189922
内容简介
《可能的世界》记录了杨潇2010—2019十年间前往美国、埃及、肯尼亚、缅甸、德国等十多个国家旅行、访学、短居的足迹,是一个拥抱世界的青年去现场,探寻可能性(并且认识不可能性)的历程。
2010—2019这十年,是中国人与中国护照真正拥抱世界的十年,回过头看,这更像是历 史的一段特殊恩惠,几乎不可避免地被乡愁化地对待。作者带领我们重新回到一个又一个现场,让今日的目光照进当时当刻的记录,从时事、人文、历史、地理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在一个转型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学会与过去相处、如何面对历史的内爆与偶然,如何探索与思考一个可能的世界。
Before Reading
- 读因: 接着《格外的活法》 看日本个人故事之外的世界
- 这种分明的国别类游记有个很有趣的读书方法,在读每章节前先写下自己原始的刻板印象:文化、国内有关报道的新闻、体育、娱乐、认识哪些人、地理……
Part I 洪流与河床
第一章 美国
005 横越美国
- 众所周知美国汽车之国 很少的概念 为什么美铁运输能力倒退 也很少有人乘坐 现在主要用于货运 一方面汽车飞机经济化 另一方面美铁时长久 维护成本高昂 背后阻力网络复杂 政治方面各州独立管理协调麻烦 各州意识形态不同 从美人视角看 常为汽车出行 作为纳税人很少用到铁路 自己纳的税并没有收益 所以也不会支持 这背后有两个可以深入分析的话题 中美政府整体管理调度的能力 不只是体制的问题 关于社会意识形态 人民生活 还有一个就是长久以来想讨论的中美关于纳税的观点 美媒常提纳税人 概念很重要 满足人民应有的权利民主
027 哈佛来信
- 晚上收到错误情报,走到哈佛庭院时发现哈佛先生铜像前一片漆黑,连个鬼影都没有。偶有人经过,都把头缩在高高的领子里。这一天寒流来袭,气温降到零下三度。
到附近24小时开放的本科生图书馆拉蒙特图书馆(Lamont
Library)避寒看书,一派期末备考的气氛:有人桌上的书可以砌墙了,还有两个哈佛学生心理健康协会(SMHL)的女生挨个派发巧克力和小纸条,纸条上面印着励志作家小杰克逊•布朗
(H. Jackson Brown Jr.) fit; "Think big thoughts, but relish small
pleasures”(雄心勃勃,不忘享受微小欢愉),底下两行加感叹号的大字:“别放弃!你很棒!”11点多,眼前突然走过一个只穿红内裤的男生,特别自然地穿过人群,戴上耳机坐下自习。临近午夜,图书馆门口有点躁动,我对面的哥们儿站起来就开始宽衣解带,也是脱到只剩底裤,穿上靴子,披着貂就出去了
059 学会欣赏不确定性——桑德尔访问记
一旦我们发现这个人不是,我们就失望乃至幻灭。但我觉得人性的一部分就是美德与缺点并存。
杨潇:但是回到知行合一这个话题,是不是人们有这种失望也挺正常?
桑德尔:这是个好问题,也是个很深的问题。如果说在知识和行动之间存在联系的话,我们必须考虑到一种特殊的例子:一个伟大的作家或者诗人常常是一个糟糕的人。
这种情况确实发生过,我认为这表明尽管在知识和行动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是这种联系永远不会是完整无缺的,这两者并不能完美匹配,“恰好合适”的状况往往不会出现。
杨潇:我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有时会被人质疑私德,公众也买这种账。那些想要打击知识分子的人利用的正是这一点。你觉得通过私人事务攻击公共知识分子公平吗?
桑德尔:从政者也会面临类似问题。我们会经常发现,从政者被攻击,丧失声誉,不是因为他们的政治行为,而是由于私德。克林顿就是一个著名例子。当时,共和党人试图用他的不当性行为否定他的政治家资格。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成功了;但在另一种意义上,他们又失败了。今天,克林顿仍然是广受欢迎的公众人物。
我想这是复杂的问题。对于那些不完美的人,例如像比尔•克林顿这样的领袖,我们必须做出平衡的评价。
我想这也可以用于知识分子:一方面,他们的价值只应该由他们的思想来衡量;另一方面,如果他们确实是知识分子,如果他们希望他们的思想跟行动有关、跟世界有关,如果他们也确实依赖于一定的道德权威
(moral authority) ,
当他们被人发现做了一些不恰当的事情时,比如说不恰当的性行为,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道德权威就已经被削弱了。你没法把它们彻底分开。你看看爱因斯坦的例子就会更清楚。
他的公共权威主要和他的物理学贡献有关,这些贡献我们大多数人甚至都无法准确描述,但我想,一旦他做了错事,他的知识分子形象也会受到损害,虽然相对论和他的错误行为无关。科学家如此,那些社科学者,人文学者,此如研究民权的、历史的,看起来就更條教于一定程度上的道您权波,这也是他们一旦那下错误就显得比较脆弱的原因。
- 老爷子举例很明了
杨潇:在与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午餐时,你被问起,哪个国家对你的反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理念最不感兴趣,你说,毫无疑问,中国和美国。我很好奇,中美两国是如此不同。你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答案?
桑德尔:当我和全世界的听众与读者交流关于“金钱不能买什么”时,我提出了许多关于金钱的伦理问题。我在欧洲做演讲交流时,不论是学生还是一般大众,对于把市场原则应用于万事万物的想法都抱有非常高的怀疑程度。在南美,比如巴西和哥伦比亚,也是类似的情况。在欧洲和南美这两个地方,民众都有一种自觉:
市场原则应有其限度。在英国,这种自觉介于美国和欧陆之间。而在美国和中国,我发现听众们对市场抱有最大的热情,并相信应该把市场原则应用于生活的大多数领域。举个例子,我在演讲中会经常提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比如,雪铲的价格是10美元,暴风雪来了,人人都需要雪铲,商店把雪铲价格翻番到20美元,你认为这公平还是不公平?然后我请听众表决。在中国提这个问题时,我记得90%的人都认为涨价很公平。
当然,我得说,这不是一个正式的调查。然后我告诉听众,你们知道在德国和加拿大的正式调查结果吗?
85%的人都认为不公平。我跟中国听众说,你们比德画和加拿大都更要资本主义啊。他们都笑了。在美国我也问过同样问题,大多数人也认为涨价是公平的。
然后我开始问听众他们的理由,然后我们开始辩论。
当然,这只是一个关于公平和市场原则的讨论的起点。
总之,我发现,美国人和中国人对市场能够带来公平有最大的自信。当然,这背后有不同的原因。美国是素有资本主义、个人主义、自由市场的传统,中国则是源于经济改革带来的对市场的笃信。当然,这些都是印象式的,我不会停止于此。关于雪铲的问题只是一个起点。我会不断提问,假如你把雪铲换成风灾过后的瓶装水呢,假如再换成春运期间的火车票呢—这时候大多数中国听众就会说不公平了。
第二章 埃及
095 胜利之城
- 行政办事方面的繁琐、腐败和不公平,shitty hole countries的共性
- Nasr 阿拉伯语的胜利 利亚德胜利~
- 想到上次去吃饭的时候,和来自安哥拉的Pedro谈起了英超,非洲的一些球星,红箭三侠中的萨拉赫和马内,他给我说萨拉赫是muslim,我当然知道,但是很funny的是每次圣诞节他全家都会庆祝,着装圣诞的红绿毛衣,一家坐在圣诞树前拍张全家福,然后社交媒体post,这几乎是个传统了,以至于每年的post评论区都是乐子,各种meme,有那种破烂不堪的衣服穿在身上的圣诞老人在土地上铺一张毯子礼拜的…… 各种被调侃的meme LOL
- 1863-1879 埃及总督伊斯梅尔 ”改革开放“
- 关于从前开罗人是什么表情,我听过的最好的比喻是:去看看埃及博物馆里那些法老时期的雕像,他们和博物馆外中央车站里等车的上班族就像是表亲,都一样饱经风箱、苦难深重,最后梦想还没有实现。这是一种被击垮了的表情,过去六十年尤其是过去十年,整个国家的失败都写在脸上。除了怀旧,还能做些什么呢?2006年,有800万埃及人申请参加美国“绿卡乐透” ,这超过了埃及总人口的10%,且绝大多数参与者年龄在40岁以下。
但是现在,这种表情只能去博物馆 - 有时候我觉得开罗的历史就是一部城市失控史。统治者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城市,建立街区,但城市的发展却永远超出他们的想象。最明显的失控之地,就是死人城
- 烂尾项目的堆砌
123 后革命山寨秀
- 一开始看这个题目满脸问号不明目的,结果说的是Bassem Youssef Egyptian comedian and television host,上过daily show,去年巴以冲突那会激烈的时候在Piers Morgan的节目上辩论的,那几期几乎就是站在以和巴两方的人激情的辩论,播放量很高,但是当时我有很多看不太懂~
- 后革命山寨秀这里讲的就是Bassem Youssef 从革命之中和同伴做一些视频讨论,主要是有喜剧效果的关于当时革命的话题,上传YT之后红了,就是这样走上这条路的,所谓时势造英雄~
- Bassem Youssef 最初就是囧司徒的daily show粉丝,后面受影响走上了这条路,火辣幽默地报道新闻,这种状况后面很常见了,Trevor Noah接班,到现在Ronny Chieng, 最近Eddie Griffin也有自己的类似频道
135 愤怒青年、沙里亚与解放广场共和国
20世纪70年代,在第三代总训导师泰勒迈萨尼(Umar al-Tilmisani)的领导下,穆斯林兄弟会宣布放弃暴力斗争,接受政治多元化并进入政治体制内部,以政治手段寻求社会变革。“本来希望通过从政来改变体制,结果却被体制改变了。”美国埃默里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凯丽•威克姆(Carrie Wickham)告诉我。凯丽研究的是埃及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内部的伊斯兰势力,和穆斯林兄弟会不少成员有过深谈。“一旦进入政治体制,你就得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变得务实起来,因为你要和其他政治力量打交道,你要走出小圈子,和那些不认同你理念的人打交道,甚至合作去达成一些目标。”
凯丽认为,同理可以部分解释阿布福图的转变——从愤怒青年到兄弟会内部改革派的一面旗帜。“过去三十年,他要和伊斯兰组织之外的许多人和事打交道,比如人权活动家,比如鼓吹世俗化的知识分子,这些互动会持续发生影响。更重要的是,他要领导专业协会,而协会看重的是专业技术,不是意识形态。”
看起来,开放总归可以改变一些事情,凯丽记得和阿布福图同时代一位兄弟会领袖谈起自己当年访美的发现:“原来不戴面纱的女人也可以是体面、有修养的好女人!”
145 我们街区的知识分子
走在开罗市中心(Downtown Cairo),人们会轮番用汉语、日语和韩语跟你说“你好”,他们可不一定是要兜售商品。但如果你待的时间够长,你也会发现埃及人对东亚来客的复杂心理。
过去半个世纪,他们看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中国依次崛起,这些地方曾比埃及贫穷落后,如今却把它远远甩在后面。“我们希望埃及能恢复到古埃及的辉煌,就像现在的中国一样。””一个
年轻人在解放广场告诉我。另一位知识分子则说:“哪怕退一步,我们牺牲部分自由,换来经济高速增长和民众生活改善,那也罢了,可我们两头都没落着。”
-
埃及在部分程度上有一点点像阿根廷,还有伊朗叙利亚这些国家,或许过去辉煌的时候也不一定比得上阿根廷那么发达丰裕,但相较之下这些国家确实开倒车了,文化经济都有一定程度的回退,主要因为政治等方面的动荡,
-
1984年,阿斯瓦尼去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继续攻读牙科。
除了黑帮教父阿尔•卡彭和各种枪击案,他对这座美国城市几乎一无所知。他在那里住了三年,重新发现了美国,发现了美国人的乐于助人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他总是讲起这样一段往事:那天芝加哥刮大风,他抱着一堆论文在校园里走,风把资料吹跑了,所有路过的人都停下来帮他追赶和捡拾资料。但时至今日他对美国仍然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为了所谓的反恐和地区稳定,在中东和北非长期支持独裁者的,同样是这个国家 -
《孤独星球》《埃及》指南
- 查了一下:
孤独星球出版社(英语: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缩写:LP)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私人旅游指南出版社[2],由托尼·韦勒(Tony Wheeler、Maureen Wheeler)夫妇于1972年在澳洲维多利亚州墨尔本西郊的富兹克雷区(Footscray)创立。
其出版社出版的旅游书籍就称为《孤独星球》系列,历史相当悠久,是第一个针对背包客撰写的旅游系列丛书,受到背包客及其他低开销旅游者广大的回响。至2004年,一共出版了650个主题,扩及118个国家,年销售量达600万本,约占英文旅游指南销售量四分之一。
在中国大陆,孤独星球于2012年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合作,推出中文旅行指南和旅行读物,以及《孤独星球》杂志中文版。2022年,《孤独星球》杂志中文版停刊;2024年,孤独星球宣布关闭中国办公室,停止更新中国区官方社交账号,暂不再出版新的中文指南书[5]。
- 这标题说明了一切:**孤独星球退出中国,小蓝书终敌不过小红书**
-
采访《亚库班公寓》作者
-
无可避免,我又问到那个老生常谈却历久弥新的问题:文学和政治的关系。“没错,马尔克斯是说过,如果你想表达政治观点,那就写一本好书。但他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那是20世纪60年代,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还很强大,他们一直在说,你必须为改变社会而写作。马尔克斯正是拿这句话回应他们的:
你首先必须写一本优美的书,才能拿它来实现你的目标。他还说过另外一句话:‘最革命的书,应该是最优美的书。’如果一本书引发了革命,不是因为它写革命,而是因为它优美。我会为政治做很多其他的事,但不会是写小说。小说不能被用于改变形势,它只能改变人性,改变我们。通过好的文学,我们会变成更好的人类。”
第三章 日本
163 太阳照常升起?
众所周知的上个世纪的经济神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困境 所谓神话也是由时代 人物 其他国家美国等等参与主导
181 里弄东京
繁荣与背后的文化 花火大会 民间文化生活
日本杏林大学副教授刘迪提醒我,中国人看日本,往往只看到它的内阁在走马灯似的换,却少有人看到中央政府不稳定之下地方自治体的稳定。“这种稳定的自治能力,是不是日本虽经历二十年经济不景气,却仍然没有垮掉的重要原因呢?”
191 夏日雪国
日本农协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农村也一直是日本政治的大票仓,所以农业在几十年来一直得到自民党政府的巨额补贴,以使农产品的价格受到保护。据说日本农民收人的一半都来源于政府补贴。补贴造就了日本的高价农业,在东京银座的米饭博物馆里,2公斤一袋的新潟产“无洗米”,最便宜也要卖到1000日元。正因为如此,大量农民虽然早有其他职业,仍不愿放弃自己的稻田。“我们家也吃自己种的米,省钱。”我们的司机、三条市经济部农林课的副主管板垣先生说——难怪三条市区常常见到零星的水田,总不能每个人都是陶渊明吧。
在日语里,“农民”二字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含义,不知是否和农村的富裕有关?而在政治上,“保守的”日本农村在1950年以后几乎没有发生过农民运动,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在中国颇有名的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接受采访时说:在日本,越是乡下的人,越感觉幸福,也越为日本自豪。
他说,泡沫破灭前,这个国家和人民满脑子只想着“发展”。现在,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生活。“当然,说得不好听些,现在的日本人失去了目标,但是这也是一个机会,让人们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建立一个真正丰富多元的社会•…拿我自己来说,我很享受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感觉,可是现在这样的场景只有在三条这样的地方才能看到,在东京早就不存在了。”
第四章 肯尼亚
- promised land 马赛马拉和乞力马扎罗山
当我回想肯尼亚之行时,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一头投(相角林羚)。当时我们在西察沃国家公园(TsavO West. NationalPark)的入口处,它不知从哪里冒出来,隔着车窗好奇地看着我们。金鬃毛,黑眼睛,长睫毛,浑身泛着丝滑的浅咖啡色光泽,白色斑纹恰到好处地点缀在眉眼、两颊、脖子和背上。它一点也不怕人,反而好奇地伸出舌头要来舔我们。它是那么漂亮和干净,我立刻就明白了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里为何对这种动物念念不忘。
虽然如今非洲的“游猎”早已变成“巡游”——越野车在高星酒店接上自助早餐吃得过饱的游客,前往大大小小的国家公园,游客们不用迈开脚步,就能隔着车窗近距离观看、拍摄那里的野生动物;但在某些特定时刻,你仍能获得一些珍贵的体验。譬如偶遇一只可爱的捻时;譬如你意识到自己那城市的眼睛在大草原上完全失明,野生动物近在眼前也难以发现时;譬如一天下来你习惯了草原的广袤和野生动物的规模,回到住地,看到家畜顿觉个个袖珍时;又譬如雨幕和彩虹依次褪去,傍晚6点,草原散发着浓浓的粽叶香气,金黄色的耶稣光照在连绵的青山时。你莫名其妙觉得,博物学家和冒险家的时代早已远去,但你仍然摸到了某种东西。海明威可能是这种东西最重要的塑造者之一,他的书写把“游猎”故事带入了一代代读者的精神世界。
再往前溯源,塑造“游猎”的,则是一条铁路。在更大的意义上,那条铁路还塑造了一个“现代国家”和一种“现代生活”。如今,我们对这种生活满心疑虑,但在一百年前,它恰如火车隆隆向前,势要碾过一切反对者。看看丘吉尔当年关于非洲人是否可以“躺平”的评论—“我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
无论是什么身份,无论生活在哪里,任何人都没有无所事事的权利。任何人都必须前进。”
于是,为了搞清楚一条铁路的力量究竟能大到何种程度,我又一次开始了火车之旅。
207 通往非洲之心
印度劳工修建东非铁路 沿途狮子会在半夜进营屠人
1899年,铁路开始向肯尼亚高地进发,海拔抬升到1000米以上,气候变得怡人,大片的草原也取代了恼人的带刺灌木。每一个人都被这里难以计数的猜羚、角马、斑马震惊了,一个英国人在日记里描绘,目力所及之处全是动物,铁轨的撞击声会在半径500码(约450米)内惊起动物的“连漪”
现在的肯尼亚早已全面禁猎,但这个国家最赚钱的产业之一仍然被叫作“游猎”,斯瓦希里语作“safari”,那意思就是,越野车(通常是日本产的,连车载日语提示都还在)把你从内罗毕或者蒙巴萨拉到大大小小的国家公园,让你把头探出车顶敞篷,近距离地观看、拍摄各种野生动物,用旅行作家保罗•索鲁的话说,“游客冲动物打哈欠,动物冲游客打哈欠”。互相打完哈欠(人们管这叫 “game”)后,越野车会拉着你住进豪华酒店
或者普通帐篷,那里包你一日三餐,酒足饭饱第二天坐车继续去"game"
铁路让更多人可以方便地前往非洲腹地,殖民当局大力向欧洲的有钱人推广 “safari”。“在冬季前往英属东非的高地已成上流社会的时尚,”当年的一张海报这么写,“冒险家可以在这里找到大猎物,自然历史的爱好者可以尽情享受造物的神奇⋯⋯乌干达铁路观光列车横穿世界上最神奇的野生动物区域。
”“safari”迅速成为一项赚钱的产业,只需提前发个电报,支付一笔巨款,由队长、挑夫、厨子、警卫、马夫和贴身侍者组成的庞大队伍就随时为你服务。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海明威前往东非“游猎”,留下《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的雪》等经典文本。
“safari”和东非稀树草原沉淀为一种集体想象与
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我忘记在哪里看到的——直到
20世纪60年代还让“铁幕”下的列宁格勒年轻作家羡慕不已。
当然了,现在人们不必前往肯尼亚或者坦桑尼亚,也能来一场“safari”;只消打开你的苹果手机,点击那个红白指南针的蓝色应用程序就行了。
就知道会有这破梗
看守时间
- 写作者的经验之谈 不同阶段生活方式与写作的关系
第五章 墨西哥
241 在玛雅的丛林里
拉丁美洲 语言和BBL 哈哈哈 玛雅文化 大金字塔 tacos spicy 足球 可口可乐 毒品
图户姆兴盛于玛雅文化末期,衰败于殖民者到来之前,加勒比海边残破的建筑气派仍在,导览文字也总少不了这么一句:“现在已经很壮观了,那么可以想象五百年前全盛期就更加金碧辉煌。”巨大的美洲鬣蜥(Iguana)在这里的屋顶上漫步。这样可怖的动物,连同海滩上空盘旋的、叫声骇人状如始祖鸟的黑鸟,还有数不清的奇怪的植物和图腾,提醒你这仍是一片新大陆,有一些东西哪怕五百年的全球化也无法抹平
“巴西人不看重大胸和长腿,它在意的是你的臀部。”
2013—2014年,我在波士顿访学,寒假一到大家就四散而去。同学里,T和太太去了北京和东京,那是他们第一次去中国。这位男士杂志编辑的发现是,怎么中国和美国一样,也到处都是资本主义的欲望?J和男友去了巴西。J是魁北克人,她男友是土耳其裔德国人,两人用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拼拼凑凑,居然能在葡萄牙语的世界畅行无阻。她最大的发现是巴西
刚刚还在想 有一些shitty hole countries 并无贬义 就是五味杂陈的大的发展中国家 像是巴西 墨西哥 印度 中亚一些共和国 普遍平民日子苦又穷 但是从里面fight from的人都很热爱生活 而且特别能吃苦 极其努力 时刻拼命一样努力 尤其巴西人 但是这些国家里面唯有印度 好像在方面体育都很差 科技也一般 除了在程序员方面能吃苦 有点技术闻名之外 没别的记忆点了 没想到墨西哥这章接着就是印度
第六章 印度
253 佛乡纪行
果然有谷歌程序员 各种办事环节没有消费都是寸步难行 行政效率低下 极差 没有监督管理 偷盗横行 这应该就是我前面想说的shityy的意思
突然想起来 按照地理靠近阿拉伯来推断 现在的印度应该才是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才是印度教啊 或者考北一些有中亚共和国的伊斯兰 哈萨克什么 有点难解释 可能是近代政治原因
法会下午2点开始,大多数人都自带坐垫,这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个体力活。人们跟读佛经,有人拿着iPad,有人拿着发黄发皱的小本子。有小喇嘛走神了,发着呆或好奇地张望。45分钟后有人挨个分发饼干和饮料,气氛庄重又轻松。宗萨仁波切坐正中间,诵经之后用不丹语授课,配有中文翻译。课讲到一半,两条黑狗来到他身边,安静的那只蹲在人群中被轮番抚摸,不安分的那只,只能在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和笑声后被赶走,走的时候横切舞台,留下一个自由的背影。这里不到5点已近黄昏,佛塔区反射出无数微小的金光,归巢的鸟儿聚集到正南一棵树上欢叫,来自斯里兰卡的佛教徒敲锣打鼓绕场一圈,用舞蹈庆祝雨季结束。我突然想起了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前人们等开斋前的傍晚,都是宗教仪式带来的美好世俗生活啊!
第七章 泰国
普吉岛
主要就是以旅游业为主 大批的附近中国游客 所以菜单也会进行机翻 比如烤蟹翻译成蟹烧伤
↩️
269 五个湖南胃在东南亚
Part II 印迹与伤疤
第八章 缅甸
- 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上午中午听一些podcast,主要是新闻业,记者等主持的podcast,讲得内容涉及国家、政治,然后我下午晚上看书看到的恰好就是这个国家,一天的diet像是被安排好的一样,#blessed
- 对于阅读这种不同国家的纪实类,就和读文献一样,开篇看题目后先自己写下一些已经了解过的方面,人物、故事、地理、文化、刻板印象。
- 缅甸,穷,信息不通,像是与世隔绝但是却没有朝鲜那样封闭,主要就是外媒所通常用的“独裁”,政府或者地方势力封锁,all in all 穷苦的是人民,当然还有闻名的电诈。
- 政治方面 昂山素季,以前就听过很多,牛津。周围这些国家,让人想起“藩王”,政治总会有点点滴滴与中国有关系,因为很多有点华裔血统,当政会有点所谓“亲华”,加上国外媒体等一些舆论叙事拱火、某些国家暗地里资助反对派、扶持傀儡政权……podcast里面主要讲最近缅甸的大地震,网上火的,传播热地是源自泰国的视频,主要就是缅甸信息传播受限,外界救援队进入都会受阻,更不用说记者团队的报道,极少的记者只能隐藏身份混在部分救援队中,冒着一定风险。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80a0a548aed253fa3481c1b
- 也有少数族群,难以得到政府和军阀的保护,只能“小团体自治”,保护自身的利益,比如一些华人圈子。类似印巴的矛盾也有,只不过min版,似乎也是一些帝国主义设计的障碍陷阱,只不过是主流佛教异化伊斯兰教,导致一些人一生缺乏最重要的国家认同
- 此时正在播放着:https://youtu.be/N36chN7a-aU?si=1RMkmmBpvYIXjTB1 北欧风格,落日山坡与草地,DJ播放着轻快的音乐,生命短暂,与绿草白云共呼吸。 难以不提及的名字Avicii,Zedd,David Guetta, Kygo举世瞩目的电子音乐人
- 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
281 素季的国度
伴随着昂山素季被封禁到氛围慢慢缓和,这个国家还在一步步探索,“缅甸式社会主义”——马列主义 佛教 缅甸传统融合
BBC广播才知道这一消息,她在一楼墙壁上贴满了甘地、尼赫鲁以及她父亲的语录以示抗议,负责守卫的士兵看到了笑一笑,并不说话——他们被禁止和昂山素季“谈论政治”,但昂山素季会不停地跟他们说话,朝他们微笑,询问他们家庭的情况,跟他们开开玩笑,而对他们来说,一旦跟昂山素季说话,就要被替换掉。结果是,没有一个守卫能在大学道54号干得长久。
1991年,软禁中的昂山素季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 软禁在狱期间被迫断链英格兰的丈夫,在受到录好的视频的两天前去世,昂山素季出狱后继续战斗,不同于彼时,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让她看到年轻人也在政治上有更多参与,国家更有希望
301 在缅甸,一桩买卖
- 妇女头顶着花篮,那一大簇鲜花就浮动在攒动的人头之上,还有站在路口的姑娘,拿着茉莉花编织的花环,香气扑鼻。起初我以为缅甸人只是爱花而已,后来才知道他们买花是为了献佛。
第九章 塞尔维亚
- 与中国有关的:南联盟的大使馆;疫情期间的互帮互助,武契奇近日去莫斯科参加二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 之前从《血与蜜之地》得到的克罗地亚、塞维利亚和阿尔巴尼亚、黑山、波斯尼亚 斯洛文尼亚这巴尔干半岛的历史与创伤、宗教与文化历史的认同,组会上小讲过
- 当然,德约科维奇 约基奇
325 在贝尔格莱德寻找德约科维奇
民族偶像和精神力量
“这个国家什么都是政治。”戈兰叹了一声。
可怜的德约科维奇也不例外。“这个国家其他方面都那么失败,但是德约科维奇却如此成功,对人们是莫大的鼓舞。”戈兰说,于是一些人就把他盯得特别紧,“喜欢拿国外媒体对他的负面报道说事、放大,100条新闻里98条新闻都是正面的,却一定要把另外的那两条拿出来放大。这是典型的受害者心理”。
美国作家(同时也是网球迷)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说,网球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运动,它保留了接触性运动“高强度的软磨硬泡”,又剔除了其中的野蛮与不具备美感的部分。而对我来说,它的迷人之处可能还在于,那个被众目睽睽包裹却在安静时连一声轻咳都声声人耳的空旷的球场,极大地放大了人的某种本质上的孤独。告别塞尔维亚,我的下一站是英国。我想去温网博物馆,也是穆雷的大本营看看,我好奇苏格兰人和英格兰小报的关系,不过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第十章 德国
345 另一个国度
第十一章 爱沙尼亚
367 世事难料
我们通了一个电话,老人家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爽朗,对自己的人生无比自豪,以及(大人物容易表现出来的)有点夸张的亲切。他开车来塔尔图车站接我,带我参观这座大学城,讲解每座建筑的历史,包括一个叫“zenzen”的中餐馆。我们在中餐馆里各喝了一碗汤,他一口气讲了好几个笑话,每一次都把自己逗得前仰后合。有一个说的是以色列、爱沙尼亚和俄罗斯的民族性。话说地狱里用大锅煮人,也有煮人的规矩:以色列人的锅要盖紧,不然他们会互相帮助然后逃走;爱沙尼亚人的锅不用盖子,因为他们虽然也想逃走,但都看不得别人先走;俄罗斯人的锅也没盖,“因为他们看到这么大的锅就被迷住了,心甘情愿去挨煮”。
船与墙
第十二章 爱尔兰岛
↩️
那个男人 赖斯 格拉利什 文化思想相对自由 曾经天主教 威士忌🥃
乔伊斯 尤利西斯
众所周知
此刻的都柏林正经历着强劲的经济复苏,导游说,全球公司50强有49家的欧洲总部设在都柏林。经济复苏最显眼的标志是无处不在的吊车和起重机。英语里“吊车”与“鹤”是同一单词(crane),有人在街头贴上“Lost crane”的海报,抗议前者抢了后者的风头。“不同于金属制造的前者,后者翱翔于天际时美极了,而且它不会只在狗日的酒店上筑巢。
爱尔兰文学博物馆颇具流动的美感。入口处的“客厅”,每隔数月请一位作家当家,重新布置以表现自己的文学观并回应社会议题。离开客厅是群星闪耀的爱尔兰作家照片墙:乔伊斯、王尔德、贝克特、叶芝、萧伯纳、谢默斯•希尼、托宾⋯•此时你已可以听到下一展厅传来的有如清真寺阿訇的呼麦声,走去才发现是不同语言的合唱。你走到空中悬挂的五大主题(身体、旅程、冲突、政治、爱与失去)之下,合唱就被调频到了该主题的喃喃细语——是谁说的来着,小说是陪伴的艺术
爱尔兰1922年独立,同年《尤利西斯》出版,次年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两年后萧伯纳亦获此奖,用爱尔兰文学博物馆的话,文学帮助这个经历了血腥独立战争的年轻国家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我在墙下转了半天,两边社区一片死寂,偶有黑色出租车(我还见到一辆红色观光大巴)卸下游客,也是导游带着,讲解一通墙上的壁画涂鸦政治口号,就急勿匆地走了,仿佛此地不可久留。和平墙上有个“墙上的墙”的展览,从美墨边境到巴以边境,墙无处不在,而且继续拨地而起。后来我才意识到,船和墙正是贝尔法斯特最耐人寻味的两个图腾。
船是一桩悲剧,却是那个乐观繁荣时代的产物,墙是和平象征,却拖着仇杀与战乱的长长阴影。船是活的,墙是死的。船是来来,墙是返祖。历史钟摆总是在船与墙之同摇摆。船是移民,是流亡,是奥德賽,墙是原乡,是终老,是美杜莎。船是自由的战栗,墙是安全的风化。船是冒险的,也可能是疯狂的,墙是稳重的,也可能是麻痹的—这是乔伊斯在《都柏林人》里一再使用的词谱。船是全球化,墙是都落化。船是世界公民,墙是身份政治。船总是看着远力,要寻找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墙眼里只有邻基,确信情感与道德会随着距离拉大而不断衰减。
379 来自往昔的信号
Thanks for being an insider till the end!
Till next , stay safe and stay hydrated!